返回
顶部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解读

发布日期:2020-10-12浏览:510

———————————————————————————————————————————————————

  截至目前,《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已经正式出台了两个版本,分别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产业环境下诞生的。1999年,国内实行新的节假日制度,旅游需求膨胀,但景区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在这种旅游业供需矛盾都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第一版正式出台。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景区管理体制混乱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国民旅游消费的需求也不断提质增档。因此,国家亟需统一准入标准来促使景区管理规范化,《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第二版随之于2003年出台。

  2016年,国家旅游局掀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全国大范围景区被整治。在景区问题频现的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市场乱象,出台《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第三版(尚未正式发布)。

  纵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三个版本颁布的背景和内容上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侧重旅游景区服务水准、管理水平和环境及景观质量的变化;尤其第三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尚未正式发布)国家对于A级景区的创建与评定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突出特色文化

  中国目前县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接近3万个,景区产品缺乏独特性、参与性,过于雷同,且同质化严重,游客游玩体验不足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旅游在逐渐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的过程中,游客对于景区的观赏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景区文化性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第三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尚未正式发布)在评定细则二中把特色文化单独列为一个大项,内容构成包括文化主题性、文化内涵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四个部分,总分值为70分,目的是引导旅游景区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将景区所在地的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切实把培育文化主题、提升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活动作为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来抓。

 

  强调信息化管理

  2010年7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手段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把我国的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目前,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需要,无法有效带动消费。

  第三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尚未正式发布)在评定细则二中,明确将“信息化”设为新八项之一,分值为70分,景区信息化程度正式被纳入到景区A级评定的范围内,内容构成包括信息化基础、信息化管理、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四个部分。

  对于游客,信息化可以为其提供游览、住宿、餐饮和购物等方面的智能终端;对于景区管理人员,信息化可以实现景区在综合安防、票务系统、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智能管理;对于商家,信息化则可以为其实现精准营销等。

 

  提升综合服务

  综合管理的内容构成包括机构与制度、规划、门票及价格、培训、游客投诉及意见处理、景区宣传、企业文化、社会效益八个部分。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景区整治工作暴露了景区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游客中心、厕所、垃圾桶、标识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5大硬件问题和服务与管理2大软件问题。

  在景区软件和硬件问题频现的背景下,国家政策有指向性地做出调整,将综合服务在景区5A创建中的分值提升至80分,新增住宿及其他服务的考核,鼓励丰富多元化的休闲产品,目的是引导旅游景区综合考虑管理、产品与业态发展,更加注重产品与业态的创新发展,推动旅游景区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化,满足旅游者的综合服务需求。

 

  注重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内容构成包括游客容量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救援与应急处置、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宣传与教育五个部分,第三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通过增设景区评定的基本条件,提高了A级景区的准入门槛。这增设的9个基本之一便是要求景区公布核定的**承载量。

  增加游客容量管理,**要求景区公布**承载量的核定与处理,目的是引导旅游景区提高对旅游安全的重视度,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游览体验。

  在中国旅游正逐渐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的大背景下,国家政策更加强调景区在休闲舒适方面的打造;景区主题特色比重的提升意味着国家层面对于景区差异化建设的重视;旅游行业整体的高速发展未来将推动旅游消费与景区市场化。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欢迎咨询:德凯众创

       咨询电话:1730807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