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需求侧管理如何更好的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下体现

发布日期:2021-01-07浏览:542

 

什么是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一般说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三大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求侧管理,其实就是做好“三大需求”的管理。需求侧管理的重点应该围绕旺盛的消费、有效的投资和国际旅游国内化展开。


为什么进行需求侧管理?


要实现“新发展格局”核心与根本就是要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经济两翼。这两者已经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既有一定的衔接性,更是协同并进的动态关系,只有相互配合,以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为前提,才能做大国内市场,最终实现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


文化和旅游如何做好需求侧管理工作?


1、文化和旅游需求现状


因为疫情的影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被抑制,真实的需求也被隐藏,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行业复工复产成效显著,我国文化和旅游业加速复苏。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旅游费接待规模保持稳定的增长,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60.06亿人次,年增长率为10.96%。旅游业的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旅游消费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文化和旅游需求痛点、堵点、短板


文化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文化需求目前呈现出主题化、网络化的特征,文化主题不断切换,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新潮小说、后新时期文学等渐次出现,音乐界的港台风、西北风、校园民谣等依次流行。人民群众通过网络追求更丰富、更便捷、更互动的文化活动,网络游戏、网络文化创作、网络文化互动等无处不在。


3、旅游行业主要是高质量发展问题


新的消费特征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在技术提供了最充分手段的情况下,形成新的产品供给能力、服务能力,能够实现有效的服务、旅游商业模式、服务机制和产品供给,成为这个时代高质量旅游最重要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4、文化产业供给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不断地提升,文化产业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社会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文化、更多样的文化产业和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文化和旅游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


1、高质量产品满足现有需求


培育新场景满足高质量需求,替代出境旅游产品,吸引入境旅游人群。积极培育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和城市功能区等新场景,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各类配套的功能性、便利性、人本性,不断提升新场景的主题化、体验感、品质化、智慧化和特色化。


依托高质量文化旅游消费场景的培育,积极引进免税购物、餐饮、酒店、文化演艺、文化研学、文化场馆、奢侈品、医疗养颜、美容养生、邮轮等国际品牌机构,促进出境文化和旅游消费向国内消费的转化,做大做强国内消费市场。


挖掘利用世界遗产、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体育赛事、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重大事件的吸引,积极发展入境消费市场,推进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建设,满足高质量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


2、技巧性宣传刺激潜在需求


伴随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定制旅游以及康养类旅游等新业态的关注度上升,这些潜在的需求也需要更多的旅游产品供给来满足。


3、创新性产品引导全新需求


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动漫游戏产品、数字音乐、网络文字、网络直播、AR/VR等文化IP、文艺精品、高科技文化和旅游产品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次,借助虚拟现实、社交网络、云计算、5G与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探索在文化和旅游中的应用,形成创新性产品,也将成为引导新需求的重点。


文旅商融合,将文化产业机制导入“社交电商平台”。科旅融合,广泛与各地市旅游景区、文化场馆、旅游线路合作,将文旅新要素、旅游新业态、民宿、酒店和旅游项目融进供应端进行推广与联动。商文旅融合,在传统电商基础上增加文化商品、旅游商品、自创手工产品和网红明星产品,增加商业趣味性和参与感。文旅娱融合,举办各地、各市、各景区的赛事活动、各类音乐节和各种形式的演出,为各地景区、文化场馆等量身创作形象歌曲、专属短视频。通过融合创新,形成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文化、网络文学、网红经济、文化新IP的新路径。